新华社贺大为
王艮:不能轰轰烈烈地活,那就轰轰烈烈去死
贺大为专业号 | 2012-6-28

王艮,字敬止,吉水人建文二年的进士。此公才华横溢,不仅笔试成绩突出,面试时对时局的看法也很有见地,总分排名第一。遗憾的是老兄长相丑陋,丑到如果排在诸生之首就要有损国体的地步。于是,朝廷权衡之后,决定让考第二名的胡靖排第一,其次才是王艮,再次是李贯。这三个人还都是老乡,斯文之甚,盛况空前。

明朝有个规矩,进士一般先进翰林院。这是个类似国务院研究室的准学术部门,研究对象主要是前代的执政史,相当于现在的当代史研究。这个部门虽然不算实权部门,工作也相对清闲,却是明代政治的一个关键所在。因为明代中央权力运行中枢——内阁成员——多半出身翰林院。所以,进士们在翰林院的三年既对未来的政治前途充满信心,又无纠纷和案牍劳神,可以时常逛琉璃厂或坐坐小酒馆,生活得很安逸。

可惜王艮这批进士没赶上承平的好时代。建文年间,燕王朱棣起兵造反,时局纷乱。王艮在翰林院参与修撰《太祖实录》等重要官方文献,多次就当下的问题向皇帝提出自己的建议,直陈利害。等到朱棣的军队兵临城下,当朝皇帝眼看要做不成了,一天晚上,王艮和妻子认真地说:“食人之禄死人之事,我已经没有活路了!”

和王艮做邻居的,还有好几个当朝的著名知识分子——解缙、吴溥和胡靖。几个人平时意气相投,常常在一起谈论文学时事。首都被攻破的前一天晚上,几个人一起在吴溥家中碰头。解缙最先表态,誓死与反贼对抗到底;胡靖也慷慨激昂,情绪一度十分激动;只有王艮一言不发,独自默默流泪。

夜深之后,大家各自散去,吴溥的儿子吴与弼当时年纪不大,被这些人舍生取义的激情深深感染,他对父亲说:“胡叔叔要牺牲了,对他来说,这一生也算得上轰轰烈烈!”

吴溥摇了摇头,说:“其实不是你看到的那么回事儿,真能赴死的,只有你王叔叔一个人。”

话音刚落,就听到隔壁胡靖大声招呼家人:“外面乱得很,把家里的猪给我看好了!”

吴溥回过头来,问儿子:“一头猪都舍不得,这种人能舍得去死吗?”没过多久,就听王艮的屋子里传来家人的痛哭,斯人已经服毒自杀了。

第二天,城破。建文帝在大火之中不知所踪,其去向从此成为横亘至今的明代四大谜案之一。昔日的燕王成了新晋的永乐皇帝。而搞笑的是,前天夜里还要装烈士的解缙一马当先,最早跑到朱棣那里去投诚。解缙不仅有才华,更是为前朝旧臣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何去何从做出了“表率”,所以朱棣对他十分看重。随后,解缙又推荐了胡靖、李贯,两人奉召觐见,再三叩头感谢新皇帝的赏识,此后一度成为永乐朝的新贵。

执政不久,永乐帝把建文时期群臣上奏的绝密级内参一千多封交给解缙、李贯等处理,指示把涉及钱粮兵谷等技术性问题的奏本留下作为理政资料,而其他政治性的、表态性的言论一律焚毁。永乐帝淡淡地问解、李诸位:“想必当年双方交兵,这些奏本里面都有不少你们攻击、谩骂我的文字吧?”

几位大臣面红耳赤,无言以对,只有李贯郑重表态:“您说的这些,我绝对没写过!”皇帝冷笑了一声,说:“你以为自己做得挺好?食其禄,任其事。国家危急的时候,你作为皇帝的近臣,竟然对时局不置一词?我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人!”

此后,李贯官运一直不顺。多年之后,他牵扯窝案,关在牢狱中奄奄一息,弥留之际发出了压抑自己一生的一声长叹:“我愧对王敬止啊!”

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://www.banyuetan.org/ 原文链接:http://editorial.banyuetan.org/bwfb/100714/6561.shtml
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